
同一个诊室,不同的时间趣投顾,走进来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:一位是60岁、腹围110 cm的老糖友,血糖19.8 mmol/L,糖尿病确诊20余年,诱发肝脓肿;另一位是10岁、书包比人还高的男孩,妈妈代诉“肩膀一边高”。表面看,一老一少,一急一缓,毫无关联;可用中医同一面镜子去照,看到的都是“偏”——阴阳失偏、气血失偏、结构失偏。
老人脉滑数而沉,舌苔黄厚腻,腹满如鼓,我断为“痰热内蕴,湿浊阻滞”。病机一句:中焦壅滞,升降失司。于是先不立降糖之方,而是立“通”法:针刺+中药治疗;更关键的“处方”是饮食时钟——每日7、12、18点三餐,先吃菜后吃粮,晚饭不晚于19点。三月后,体重减9 kg,腹围缩14 cm,空腹血糖稳定在6.2 mmol/L。患者笑称:“血糖像被驯服的野马,偶尔撒点野,拉一拉缰绳就回来。”
孩子进来时,左侧肩胛骨像鼓起的小山趣投顾,骨盆一高一低,双腿差1.8 cm。X 片示:胸5-腰2轻度右侧凸,骶髂关节左高右低。我不用“脊柱侧弯”吓人,而告诉他是“骨头搭积木没搭正”。先用太极步态评估:右脚外八15°,左腿承重少30%。于是进行三次矫正。一个月后,肩差降至0.5 cm,腿长差缩至0.3 cm,孩子蹦跳着说:“同学说我长高了!”
展开剩余52%表面看,老人是代谢病,孩子是结构病,但中医眼里,二者都是“中轴失衡”:老人中轴在脾胃,清气不升,浊阴不降;孩子中轴在脊柱,左升右降失和。治理思路同出一个“调”字——调气机、调结构、调习惯。调气机用针药,调结构用手法,调习惯靠宣教。前者让糖“顺流而下”,后者让骨“归位而立”。
乔明磊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,中医世家,从事临床工作10余年。跟随中医大师岐轩创始人张润洁学习岐轩脉法。以气一元论为核心,以六经辩证为指导趣投顾,擅长以针灸,推拿,正骨,气机导引和中药方剂等治疗:中风,偏瘫,颈椎病,肩周炎,腰椎间盘突出,老寒腿,糖尿病,高血压,心绞痛,冠心病,失眠,焦虑症,抑郁症,月经失调,痛经,乳腺增生,更年期综合征,小儿疳积,小儿抽动症。
针灸埋线治疗:脾胃不和、肥胖症
针刀治疗: 腰椎间盘推出、腕管综合征、腱鞘炎、腱鞘囊肿
正骨治疗:高低肩、长短腿、骨盆前倾、后倾
小儿推拿:脾胃不和、食积、厌食、个子矮小
出诊时间及地点:
(周一、周五 )魏公村社区卫生服务站(南区)联系电话:88570156
(周二、周三、周四)魏公村社区卫生服务站(北区)趣投顾
发布于:北京市金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